形容“鸟归巢”的诗句如下:
一《羁旅行》
唐代:张籍
远客出门行路难,停车敛策在门端。
荒城无人霜满路, 野火烧桥不得度。
寒虫入窟鸟归巢,僮仆问我谁家去。
二《赠休粮僧》
唐代:杜荀鹤
自言因病学休粮,本意非求不死方。
徒有至人传道术,更无斋客到禅房。
雨中林鸟归巢晚,霜后岩猿拾橡忙。
三《画眉鸟》
宋代: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四《鸟》
唐代: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五《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形容“鸟归巢”的诗句如下:一《羁旅行》唐代:张籍远客出门行路难,停车敛策在门端。
荒城无人霜满路, 野火烧桥不得度。
寒虫入窟鸟归巢,僮仆问我谁家去。
二《赠休粮僧》唐代:杜荀鹤自言因病学休粮,本意非求不死方。
徒有至人传道术,更无斋客到禅房。
雨中林鸟归巢晚,霜后岩猿拾橡忙。
三《画眉鸟》宋代: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四《鸟》唐代: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五《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这一脍炙人口的绝妙诗句是南朝的一个官职卑微、但却颇具诗文才华的小县令王籍在他的《人若耶溪》中写的。
一般地说动和静是对立的,但这一诗句却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统一起来了。
“蝉噪”和“鸟鸣”都是形容“动”的,然而这种“声”动却增强了“静”的效果。
寓静于动,动中显静,动态的字眼烘托了恬静的意境,这表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才华。
正是因此,诗词评论家都称王籍的这两句诗为“文外独绝”。
其妙笔就在于作者把本来相反的东西和谐地统一在同一画面中,以“动”来衬托“静”,并寓“相反相成”的哲理于诗情画意之中,得到了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美的效果。
这也是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观点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的一种体现,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创作理论中统一起来了。
如果不按上述的艺术表现方法去做,结果会怎样呢?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北宋王安石的“改诗”。
他对“鸟鸣山更幽”这个绝唱佳句也很欣赏,但总觉得不够味儿。
大家知道,王荆公不仅是一个大改革家,而且也颇通诗文。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中,经反复推敲最后改定为“绿”字而使人叹为观止。
于是,他在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借鉴了王籍的笔法,将“鸟鸣山更幽”改写为“一鸟不鸣山更幽”。
他自己颇为得意,并将诗句展示给来访擎友诗人黄庭坚鉴赏。
不料,黄庭坚过目后却大笑不止,说:“此乃点金成铁也。
”也就是说,“鸟鸣山更幽”本如闪闪发光的金子,硬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就变成了失去光彩的铁块了。
显然,王安石是弄巧成拙,落下“点金成铁”的笑柄。
“鸟鸣山更幽”的妙处在于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使“鸣”与“幽”相互烘托,使之相反相成。
而经王安石改,矛盾顿消,索然乏味,诗的意境与王籍的佳句相比就大为逊色了。
这样一对,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抽象思维方法会对艺术的形象思维产生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效果。
这说明创作理论和哲学理论是息息相通的。
艺术创作中蕴含着对大自然景象的辩证的思考,使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进入到一种“美”的意境,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
形而上学的思考,使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只注重对象的“单一”方面,只局限在无矛盾的意境里,结果其作品只能是索然乏味。
这就是存在于艺术创作中的哲理,它说明唯物辩证的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事物,需要我们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指导,从而在形象思维中实现美的意境。
我们做事情也是如此,只有注意客观事物的矛盾关系,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才能把事情做好。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唐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唐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唐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 塞下曲〉带“鸟”字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宋·徐俯《春游湖》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宋·徐元杰《湖上》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宋·王令《送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唐·杜甫《旅夜书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
——唐·白居易《望月有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秋思》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
——宋·叶绍翁《西溪》②带“鸟”字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九章哀郢》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唐·王籍《入若耶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唐·韦庄《台城》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唐·杜甫《望岳》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菊花晋·王淑之《兰确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